中小學放春假要與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相銜接,要與中小學整體教學、考試、假期安排相銜接,還要與中小學生社會實踐、研學旅行相銜接。
今年,一檔“爸爸去哪兒”的電視節(jié)目格外引人關注,也引發(fā)了觀眾的強烈共鳴。家長和孩子能夠有更多機會一同走進大自然,加強親子溝通,增進親子關系,成為人們的一種熱切期盼。但現(xiàn)實中由于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包括家長和孩子的放假時間難以對接,常常會讓這種愿望落空。近日,國務院發(fā)布了《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yè)改革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
《意見》提出:切實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山Y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按有關規(guī)定安排放春假,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chuàng)造條件。隨著《意見》的發(fā)布,有關中小學放春假問題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但由于中小學放春假涉及學校、家庭和社會多個方面,而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要讓這一政策真正能夠落地,加強相關環(huán)節(jié)的銜接顯得尤為重要。
中小學放春假要與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相銜接。此次中小學放春假問題的提出,是基于促進旅游業(yè)改革發(fā)展的視角,希望通過中小學放春假,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chuàng)造條件。應當看到,通過中小學放春假,確實會為家長和孩子共同休假創(chuàng)造條件,但也只有真正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中小學放春假的意義和作用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否則放春假反而有可能成為家長一個新的負擔。從現(xiàn)實看,每年寒暑假,孩子照料問題便成為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大難題,要么帶孩子上班、要么請老人照料,要么把孩子送入各類培訓班,“孩子放假在家,家長上班在外”似乎成了一個難解的矛盾,要想為孩子安排豐富的假期生活似乎異常困難。在安排中小學放春假時,如何最大限度地規(guī)避這一矛盾至關重要,加強中小學放春假與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的銜接必不可少。對于如何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意見》明確提出:強化全社會依法休假理念,將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情況納入各地政府議事日程,作為勞動監(jiān)察和職工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雖然相關的政策要求非常明確,但要真正將其落到實處還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可以說,帶薪休假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推動、監(jiān)督乃至問責。
中小學放春假要與中小學整體教學安排、考試安排、假期安排相銜接。打破寒暑假的集中放假模式,安排中小學放春假,在制度設計層面和實際操作層面都不應存在障礙,一些地方和學校也曾有過靈活安排假期的嘗試。但中小學假期調整的整體推進,勢必會對現(xiàn)行的中小學教學計劃和進度、考試安排等帶來一定影響,因此,一部分人會有“放春假會亂了教學進度”的擔憂。中小學放春假,看似是一個不大的調整,但確實需要對中小學現(xiàn)行的教學安排、考試安排和假期安排有一個重新規(guī)劃,春假放多長時間,什么時候放,是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一安排還是學校自行確定等等,都需要統(tǒng)籌考慮。而整體規(guī)劃的前提是,不能因為放春假而簡單縮短總教學時間。
中小學放春假要與中小學生社會實踐、研學旅行相銜接。如今的寒暑假,對很多中小學生來說已經成為“第三學期”,各類培訓班是他們假期生活的主要場所,學習成為他們假期生活的主要內容。很顯然,春假不應成為寒暑假的翻版,讓中小學生真正走進自然、走向社會、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陶冶情操,這才是放春假的應有之義。
《意見》圍繞“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提出,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建立小學階段以鄉(xiāng)土鄉(xiāng)情研學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體系。由此不難看出,把研學旅行和寒暑假結合,包括與今后的春假結合,是一項新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如何結合區(qū)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組織研學旅行,如何通過研學旅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還有待深入研究。同時應當加強學校、相關部門和全社會的通力協(xié)作,為中小學生的社會實踐和研學旅行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汪明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