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4》的熱映,讓郭敬明再次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近日,記者采訪了他,對每一個問題,他有問必答,從不掩飾,回答坦誠真切,同時滴水不漏。拍照時,他一套套換衣服,不厭其煩地一次次做出同樣的表情,用不帶個人情感的職業(yè)化態(tài)度對待這項工作。
問:你在一個采訪中曾說到,《小時代》你連載了5年,加上拍電影1年,這段時間是你人生觀、價值觀變化最大的,到底是哪些東西在變化?
郭敬明:最大的變化是從學校的體系蛻變到社會的體系。在《小時代》的五年里,是我自己從大學畢業(yè)到工作的一個時期,不光是我,每一個年輕人都會經(jīng)歷劇烈的人生變化,以前大學無憂無慮的生活,與現(xiàn)在每天都要工作的狀態(tài)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是繼續(xù)往前沖呢,還是甘于現(xiàn)狀?你是對這個世界妥協(xié)呢,還是堅持自己?你想要很多東西,也會丟掉很多東西,是在這一個過程里都會經(jīng)歷的。
問:你談到你的收入,對生活享受的時候,那個態(tài)度很好,但你也知道有些人的收入是不正常的,比如權錢交易等等,你永遠沒有想要用我的公眾身份來說一些話,來幫助社會做一些矯正或有些批判性的東西嗎?永遠沒有這個欲望嗎?
郭敬明:我覺得第一個是我不擅長這個領域,我們有所謂的公知,他們對社會現(xiàn)狀、權力結構有清晰認知和鮮明觀點。但是我不懂,我不知道我的觀念看法是否正確。因為你的影響力太大之后,你輕易說一句,會有放大的效應。在這么多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干脆就不表達,我去做好我的事情。這樣回到一個出發(fā)點,這個社會上需要各個行業(yè)的人,不是每一個行業(yè)的人都應該去評論政治、社會,術業(yè)有專攻。社會新聞熱點,我根本不懂這背后的社會矛盾,我能說什么呢?但是我作為作家能寫很好的小說,作為導演我可以好好拍電影,我對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也是有貢獻的。
我不擅長做,你要讓我做,這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就算你喜歡韓寒,崇拜韓寒,但是如果這個國家13億人都是韓寒,你覺得會好嗎?每個作家都變成韓寒那樣,是不會好的,每個人就在那兒罵,要不要有人去開公司、拍電影、做咖啡呢?不能指望有13億個律師、醫(yī)生,這樣都不對吧?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傷天害理,安居樂業(yè),我的想法太樸素了。
問:你能描述一下你內(nèi)心最尊敬的是哪種人,最鄙視的是哪種人嗎?
郭敬明:最尊敬的就是自力更生的人。
問:那你應該很反感富二代、官二代?
郭敬明:這分人。很多人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認識的富二代,他們在知識、才華、修養(yǎng)等等任何方面都要甩所謂的“屌絲”十萬八千里,再加上家庭條件好,憑什么不成功。這就是很多人在逃避,覺得我不如你,就因為你爸媽比我爸媽好。同樣的,我爸媽也不是很好,但你也不如我,他就會找各種理由來解釋。這種人就是我不喜歡的人,喜歡抱怨,不找自己的原因,永遠找外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