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房東,這是我的新號碼,請記一下,以后房租請打到我愛人工商銀行卡上,卡號是……”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收到過諸如此類的詐騙短信?近年來電信詐騙日益呈現高發(fā)態(tài)勢。據統(tǒng)計,2013年國內這類案件發(fā)案30多萬起,造成直接損失達100多億元。
防不勝防
電信詐騙的各類伎倆侵擾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冒充熟人騙轉賬匯款,有的冒充銀行或購物網站騙取卡號,還有假冒企業(yè)客戶、公檢法部門工作人員等等。電話、短信、QQ、網站等等詐騙手段也是五花八門。通過偽基站將來電偽裝成“110”、“10086”;通過手機“木馬”竊取信息;甚至,網上購物、訂票都可能被騙子盯上。
11月7日,南京的孔女士,在QQ上就遇到了冒充她大學同學的騙子。對方說自己的熟人因為生意急著用錢,表示想把錢轉給孔女士再以她的名義轉借給熟人。之后對方說,已經通過銀行轉賬給她,并發(fā)了張頁面圖片來“證明”。當孔女士表示自己沒收到錢時,對方解釋為“可能跨行轉得慢” ,并一再催她先通過其他途徑把錢轉到“熟人”的賬戶。
聊天過程中,并未起疑心的孔女士還多次勸解對方這種助人方式并不明智。直到在轉賬過程中系統(tǒng)提示警惕轉賬時,她才感到事有蹊蹺。
而江蘇的工程師石先生卻沒有那么幸運,同樣遭遇QQ詐騙,被騙取5000元。
此外,近來網購日益成為新風潮,針對購物達人的電信詐騙也成詐騙新“花樣”。林雪(化名)是上海的一名大學生,她告訴記者:“去年自己在化妝品團購網站購物,大半年后有‘網站客服’打電話說我下單的時候下成了企業(yè)訂單,之后每個月會從卡里扣錢,還說可以幫我取消業(yè)務?!焙髞?,對方勸她去工商銀行ATM機查賬,強調在查詢時必須通電轉接的“工行客服”告知卡號和精確余額。幸而林雪在疑惑中撥打了網站的官方熱線,僥幸沒有受騙。
企業(yè)經濟往來多,往往容易遇到電信詐騙。在2011年9月,江蘇一家機電產品公司在向韓國供應商訂購貨值2萬多美元的備件時,遭遇盜取客戶郵箱聲稱付款賬戶變動的騙子。騙子要求將貨款匯到新的賬戶上。財務人員在核對中,發(fā)現收款人名稱與形式發(fā)票上的供應商名稱有細微變動,立即聯系對方,對方說公司運營正常,沒有發(fā)生更換賬戶及賬號的情況,才避免了一次損失。
原因何在
電信詐騙案件為何頻頻發(fā)生、愈演愈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法律專家肖晶作出了如下分析:“從經營角度看,電信詐騙行為需要支出的運營成本相對較低,而能夠獲得的收益往往達到運營成本的數十倍。而且隨著技術進步,電信詐騙的運行門檻也在逐步降低?!?/p>
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區(qū)分局民警告訴記者:“電信詐騙不易查處,懲罰力度有限。而且電信詐騙較隱蔽,也使得電信詐騙受到懲處的可能性下降。電信詐騙往往缺乏明確的物理空間中的犯罪現場,因此對偵查技術的要求較高,且取證過程往往涉及到多個不同地區(qū),也比較不容易形成清晰的證據鏈。這就極大地增加了犯罪偵查的困難?!?/p>
從被害人心理角度看,被害人的心理弱點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例如部分被害人的貪利和僥幸心理,盲目相信網絡上的便宜二手車、中獎信息,誤入圈套;還有的被害人存在自我保護過度,膽小怕事的心態(tài),一聽到電話欠費、洗黑錢、公檢法機關凍結賬戶等就六神無主,任由犯罪分子遙控擺布,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民警告訴記者:“在眾多電信詐騙案件中,中老年人、女性是最易于上當受騙的群體。”
此外,“隨著網絡的發(fā)達,個人信息的過多泄露也是造成電信詐騙案件多發(fā)的直接誘因”,北京市某律師事務所律師章會暉說。
而電信、網絡方面的監(jiān)管也存在一定漏洞,例如目前對于國際電話號碼的傳送尚沒有標準,這加大了對國際虛擬改號電信詐騙的識別和打擊難度。
如何應對
實際上,通信線路和銀行網絡是實現電信詐騙的兩個重要渠道。談及針對電信詐騙的策略, 肖晶對此建議道:“電信詐騙的治理需要公安部門和電信運營商、銀行的多方合力?!?/p>
北京建誠律師事務所的靳麗娜律師告訴記者:“騙子利用信息平臺、通訊渠道等傳播詐騙信息時,運營商、服務商等有一般性的管理責任?!彼f:“手機用戶與通訊服務提供者之間雖未簽訂書面合同,但已形成合同關系,用戶權益應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保護,通訊服務提供者對用戶的通訊使用有安全保障義務?!?/p>
因此運營商的參與治理很有必要。“運營商在電信網絡安全管理方面應當比照互聯網安全管理方面采用的‘避風港’政策,即電信網絡運營者在符合一定的法定條件后對電信網絡、互聯網絡傳播的信息內容可進行審查?!苯蓭熣f。
銀行方面,靳律師告訴記者:“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凍結款項,挽救受害人的資金,或者是不被詐騙人轉移走,或者是通過銀行賬戶信息跟蹤詐騙人的資金流動并予以鎖定,銀行方面的監(jiān)管和配合至關重要?!钡脖硎荆骸澳壳霸趫?zhí)行層面仍有難度。即便是公安部門根據受害人報案,要求銀行立即凍結款項,根據銀行現有的規(guī)定和流程,銀行也需要公安部門出具相關的證明文件?!?/p>
因此,有人曾提議在公安部門設定一個專門機構作為中轉通道,這個機構直接能夠對所有國內商業(yè)銀行快速下達賬戶凍結指令。在公安部門內部,各地公安機關也能夠較快與該機構確認電信詐騙的產生和報案。
對社會而言,肖晶對此建議加強宣傳仍很重要。而個人,要主動學習了解電信詐騙防范知識與技巧,提高自我防范意識。了解相關常識,如我國公安、金融等系統(tǒng)電話都為封閉式不可能轉接,不存在單位設置“安全賬戶”這種事。再者,對利益誘惑保持警惕。
防騙“5不”法
一、不盲目輕信。不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手機短信,不管騙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語,及時掛斷電話,不回復手機短信。
二、不理睬受騙。Hold住自己,不貪小利不受誘惑,無論什么情況,都要保持頭腦清醒、不予理睬。
三、不透露信息。無論對方使用什么手段,堅守一條,不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銀行卡等情況。
四、不匯款轉賬。電信詐騙最后都會落在讓你向他們提供的賬號轉賬、匯款上,因此,對任何要求你轉賬、匯款或為你提供安全賬戶的陌生電話、短信,你大可直接說:“NO Way!”
五、不自做主張。當騙子在電話中要求你不要告訴家人、民警和銀行工作人員,建議你偏不信他這邪,拿起電話與親朋好友聯系核實,或直撥 “110”。
(據北京市公安局公開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