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已經成為當今流行生活的標配,一個小小的二維碼,在帶來便利、快捷的背后,也可能隱藏著可怕的吞噬黑洞。一件件觸目驚心的案件,每次都引發(fā)全城熱議,讓大家談碼色變。
毒碼破財
《京華時報》《成都商報》等多家報紙曾不約而同報道了這樣一條新聞:《手機掃描二維碼賬戶被劃走18萬》。在嘉興開網店的汪女士收到一個二維碼生成的客戶訂購信息,用手機掃描并打開后的半小時內,汪女士的支付寶、余額寶、快捷支付以及信用貸款被轉走18萬元。
據辦案民警說,汪女士掃二維碼點開的鏈接已被植入木馬類病毒,犯罪分子通過云端軟件不僅獲取了汪女士手機號碼、密碼等信息,還劫持了汪女士的手機驗證碼。
毒碼破壞家庭
網上一個熱帖被大量轉載超過30多萬次,講述的就是網友身邊一個幸福家庭因為掃碼而家庭破裂的故事。一個朋友的妻子學習用手機購物,沒有防范意識,把存有夫妻共同積蓄的銀行帳號,綁定了手機支付??吹骄W站上有很誘人的促銷信息,說掃二維碼加入會員就能享受很低的折扣。萬萬沒想到,竟然中了盜號病毒,銀行里的錢不到一秒中就被全部轉走,這可是全家?guī)啄甑姆e蓄。一時貪圖小便宜,上當掃二維碼,結果遭受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淪落到家庭破裂,還在打官司,丈夫起訴妻子,要求賠償財產和精神損失費!
毒碼何以泛濫?
今年3月份,中央電視臺《第一時間》等新聞欄目,報道了近似的新聞《手機掃碼要謹慎 小小二維碼何以成詐騙工具?》。新聞揭秘了犯罪分子如何利用二維碼盜取網友財產,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江夏區(qū)分局刑偵副局長魏北海接受采訪表示,目前,我國并沒有針對二維碼發(fā)布任何限制,沒有出臺任何治理措施,因此,掃描二維碼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在掃描二維碼時,一定要謹慎,對二維碼要加以甄別。
仔細研究下二維碼的來源和特性,就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二維碼有很多種,1989年為美國企業(yè)所發(fā)明,沿襲至今,使用最多的就是誕生于美國國際資料公司的DM碼,還有由日本豐田公司旗下公司發(fā)明的QR碼。而現在中國普遍使用的二維碼,即帶有三個像窗口里的格子圖形,就是日本的QR碼。
這種二維碼在應用上的最大優(yōu)勢是因編碼開放而便利,但致命的問題也正是編碼開放,無技術壁壘,勿需授權可隨意生成,再加上缺乏應用標準加以規(guī)范,消費者難以分辨真?zhèn)?,這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在網上下載一個“二維碼生成器”,下載安裝后,加入一些網址或者軟件下載的地址,即可生成二維碼。在二維碼應用中通過惡意軟件及病毒傳播,攝取用戶信息,惡意扣費,騙取錢財。
據相關部門統(tǒng)計,光今年3月,就攔截二維碼惡意網址14萬,查獲病毒582個。根據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2013年手機安全報告》顯示,2013年,新增手機病毒包數是2012年的4.47倍,手機病毒、垃圾短信的數量都在不斷刷新紀錄,需要手機用戶密切關注。二維碼“隱身大盜”木馬被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辦公室列入2013年度十大網絡流行騙局之一。
呼喚安全新碼
掃碼生活無需倒退,二維碼本身并無錯。事實上,每次社會、經濟上的巨大問題,都將催生新的更強大的技術,帶來更美好的生活。既然日本的QR碼存在如此安全隱患,那我們期待安全級別更高的,并可監(jiān)管的新型二維碼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