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5月6日,也就是40年前,中國與歐洲經濟共同體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這是雙方極富遠見的決策。當時世界開始呈現多極化發(fā)展趨勢,中國歐洲希望共同引領這一變革。
40年滄桑巨變。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歐洲共同體演變成歐洲聯盟。中歐在各自的發(fā)展道路上相互支持,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等全球性挑戰(zhàn)中同舟共濟,在經貿等各領域開展互利合作,為中國發(fā)展和歐洲一體化,以及為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在中歐關系步入40周年之際,雙方正共同努力,構建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根據《中歐合作2020戰(zhàn)略規(guī)劃》,為事關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最重要問題尋找有效解決之策。
我們都親自參與了近期伊朗核問題談判,推動各方就《全面聯合行動計劃》“核心要素”初步達成一致。這有利于維護地區(qū)和平,同時也為在其他地區(qū)促進核不擴散開創(chuàng)了重要先例。中歐雙方都認為,如果沒有各方的努力,就不可能取得積極成果。中歐正在密切協調,推動伊朗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
在中歐雙方以及同國際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有效遏制了海盜活動,維護了索馬里、亞丁灣海域航行安全。去年,中國海軍首度和歐盟“阿塔蘭塔”海軍編隊在非洲之角成功舉行了兩次反海盜聯合演練。雙方將繼續(xù)開展這一合作,同時也將積極探討消除海盜滋生根源的方法。我們還計劃擴大對推動非洲和平與安全的關注重點,包括支持非洲聯盟能力建設,以及在馬里等地開展合作。
上述成就鼓勵著中歐加強協作,因為中歐攜起手來,可以應對更多長期存在的和平與安全挑戰(zhàn)。比如在中東和平進程問題上,我們都致力于推動達成一個全面的“兩國方案”。我們也都認為,烏克蘭危機只有通過政治手段,并且在充分尊重國際法,包括尊重烏克蘭主權、領土完整和國家獨立的基礎上,才能得到解決。我們呼吁有關各方承擔責任,充分履行其在明斯克協議中所做的承諾。
去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歐盟期間,中歐雙方承諾共同挖掘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與歐盟政策的契合點。中國和歐盟都是亞歐大陸的重要成員,雙方將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攜手努力,加強溝通對接。
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也是中歐共同的責任。歐盟感謝中國政府為從也門安全撤離中國、歐盟和其他國家公民所付出的努力。雙方將繼續(xù)努力,推動在聯合國框架下通過政治協商的方式解決敘利亞、利比亞和也門的嚴重危機,并將盡己所能,避免未來此類危機的重演。
1975年中歐關系從經貿合作起步,經過40年長足發(fā)展,雙方相互依存已達到前所未有水平。根據中方統計,中歐年貿易額已突破6000億美元,平均每天有1.6萬人次、70多個航班在中國和歐盟國家之間穿梭。雙方決心進一步加強經貿往來,促進人員往來便利化,在互惠基礎上提升雙向投資、改善市場準入。
幾十年來,中歐雙方都認識到必須走可持續(xù)、包容性發(fā)展道路,結構性改革和創(chuàng)新是核心。中歐要加強建設性互動,相互支持,攜手合作,共同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這也是中歐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根本所在。
中國和歐盟要對世界1/4人口的福祉負責。中歐兩大經濟體對世界影響巨大。雙方應在多邊層面加強協調。我們正大力推進氣候變化問題談判,確保巴黎氣候變化大會能夠取得具有雄心的成果。即將舉行的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也將討論這一問題,致力于提出中歐共同的建議。
聯合國2015年后發(fā)展議程是消除貧困、促進增長和實現人權,特別是發(fā)展權的重要契機和手段。中歐雙方將為制定公平、包容、可持續(xù)的2015年后發(fā)展議程共同努力。
今年是紀念二戰(zhàn)結束和聯合國成立70周年。中歐同為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二戰(zhàn)后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建設者。雙方將繼續(xù)支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及其普適性,積極維護安全、發(fā)展和人權,致力于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國際治理法治化,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