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謇”號科考母船在浙開建
“彩虹魚”號1:1模型 胡崇儀供圖
國內首艘萬米級深淵科考母船“張謇”號4月18日在浙江溫嶺一家船廠正式開建。這艘科考船預計2016年3月下水、6月交付使用。屆時,將成為我國11000米載人深淵器“彩虹魚”及其系列產品的科考母船,前往全球大洋25處深度大于6500米的深淵區(qū)開展科學調查活動。
當天,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流動實驗室模擬中心落成,未來公眾將通過11000米載人潛水器“彩虹魚”號的1∶1仿真模型,體驗萬米深潛的魅力。
按計劃,“張謇”號完成建造后,將進行10天左右的科考設備海試,對相關設備儀器進行進一步調試、驗收。在2016年驗收后立即實行首航任務,赴馬里亞納海溝(世界大洋最深極,最大深度為11034米)開展11000米無人潛水器的海試;并于2018~2020年進行載人挑戰(zhàn)。上海海洋大學校長程裕東表示,大洋深淵是國際上研究較薄弱的領域,我國科研人員有望在該領域實現突破。
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崔維成介紹說,“張謇”號是國內第一艘專為深淵海溝科考設計的船舶,也是第一艘完全由民營企業(yè)出資建造的科考船。船長97米,寬17.8米,設計排水量約4800噸,設計吃水5.65米,巡航速度12節(jié),續(xù)航力15000海里,載員60人,自持能力60天。船上將配備干性通用實驗室、濕性通用實驗室、重磁實驗室等實驗室以及全海深多波束系統、淺地層剖面儀等科研設備。
除了執(zhí)行深淵科考任務,“張謇”號還能承擔深遠海物理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學、海底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調查研究以及調查儀器設備海試、海洋油氣工程設施施工、海洋事故的救援和打撈、水下考古、深海探險觀光等項目。
“張謇”號建成后,有能力配備1臺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彩虹魚”號、1臺萬米級無人潛水器和3臺萬米級著陸器,組成“深淵科學技術流動實驗室”。崔維成表示,目前1臺萬米級無人潛水器已進入總裝階段,1臺萬米級著陸器已完成總裝,另兩臺將于近期完成總裝。對這些無人裝備進行海試后,科研團隊將修改“彩虹魚”號載人潛水器的設計方案。
“彩虹魚”號1∶1模型長約10米,其頭部寬和高均為3.5米,至尾部漸漸縮小,外形像一條張著大口的鯰魚。它由載人艙、機電設備、重量與浮力調節(jié)系統、外部設備和觀察作業(yè)模塊等5個部分組成。其中,載人艙呈球體,可容納1名駕駛員和兩名科研人員。位于前端的觀察作業(yè)模塊包含攝像頭與燈光、觀察窗、采樣籃以及兩條猶如鯰魚須的多功能機械手,能開展深淵區(qū)的拍攝、采樣等工作。在即將開幕的米蘭世博會上,“彩虹魚”號將在中國企業(yè)聯合館展出。(黃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