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是基因病。中國腫瘤基因組情況怎樣?腫瘤基因檢測離百姓有多遠?未來將怎樣?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在調研中追問。
中國腫瘤基因組研究
取得具有引領意義的科研成果
2012年起,在十二五“863”計劃支持下,我國科學家在“重大疾病的基因組技術”重大項目12個課題中,以腫瘤為研究對象,對12種腫瘤進行研究,為腫瘤分子分型和個體化診療提供技術支撐和基礎數(shù)據(jù)。
“其中有胃癌、大腸癌、食道癌、肝癌和鼻咽癌等5大腫瘤加入國際癌癥基因組聯(lián)盟,成為大型國際癌癥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眮碜灾袊[瘤基因組協(xié)作組的楊煥明院士說。
截至目前,這一重大項目在多種癌癥上取得了初步但具有引領意義的科研成果,在國際權威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系列論文。
食管癌是最具侵襲性的癌癥類型之一,近70%發(fā)生在中國。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的課題組對158個食管鱗狀細胞癌病例進行了基因組分析,確定了8個與食管鱗狀細胞癌顯著相關的突變基因,對于改進食管鱗狀細胞癌的診斷及治療策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蔡志明團隊找到新型致病基因突變,為膀胱癌診斷治療提供新可能,使膀胱癌成為首個擁有SCCS(姐妹染色單體結合及分離)相關基因突變的癌癥。
瑞金醫(yī)院陳竺院士的團隊發(fā)現(xiàn)急性髓細胞樣白血病的發(fā)生與DNMT3A基因突變相關,寧光課題組在胰腺神經內分泌瘤中發(fā)現(xiàn)T372R突變在30%的樣本均有發(fā)生……在其他常見高發(fā)腫瘤基因組的研究上,我國科學家團隊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目前的技術可一次性檢測
508個腫瘤相關基因”
癌癥基因組學技術正逐漸走向臨床應用,為癌癥能在基因層面實現(xiàn)更早期檢測、分型、用藥指導、預后監(jiān)測提供科學依據(jù)。
中國醫(yī)科院腫瘤醫(yī)院副院長王明榮說,從基因層面防癌治癌,確實可以預測癌癥高危人群,提高癌癥預防工作的目標性和有效性,同時可以提高癌癥診療技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預后狀況。
“通過抽取受檢者外周血,對和腫瘤相關的游離DNA進行基因檢測,就可能對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甲狀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種常見高發(fā)癌癥進行超早期、無創(chuàng)傷性的檢測,推動腫瘤個體化治療進入無創(chuàng)基因檢測時代。”從事腫瘤基因檢測研究的國家863計劃專家、蘇州生物醫(yī)藥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姬云博士說。
目前的腫瘤基因檢測,究竟進展如何?
記者走進世界最大的“基因工廠”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華大基因自1999年成立之時起,一直開展腫瘤基因組學研究,已研究20多類癌癥,參與并主持國際癌癥基因組項目、亞洲癌癥研究組織、中國癌癥基因組計劃、中-丹乳腺癌等多項國際領先項目,在國際權威雜志上發(fā)表了數(shù)十篇癌癥領域科研成果。
目前的技術可一次性檢測508個腫瘤相關基因,解讀88種腫瘤藥物,全面、精準地解讀腫瘤藥物和基因的關系,根據(jù)患者的基因信息,協(xié)助醫(yī)生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汪建表示。
構建中國人群
腫瘤“基線數(shù)據(jù)庫”
腫瘤基因組研究極其復雜,需要對大量人群進行基因測序。
為此,英國已經啟動十萬人的基因組測序計劃,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近日也宣布一項名為“精準醫(yī)學”的計劃,打算通過分析100多萬名美國志愿者的基因信息,更好地了解疾病形成機理。
“腫瘤基因組檢測還需要做大量工作?!比A大基因研究院啟動了炎黃計劃?腫瘤篇——“集智科研,擊瘤勇進”計劃,投入過億自主經費支持。
這一計劃分為“十萬腫瘤科研計劃”和 “萬人腫瘤‘基線’研究計劃”兩大部分,前者主要針對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幾類高發(fā)腫瘤: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胃癌、腎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白血病和淋巴瘤,與全國各大科研院所及醫(yī)院合作,計劃每一種腫瘤收集至少1萬份樣品,進行對應的基因組、表達譜、蛋白質組、小分子組、免疫組、宏基因組等多組學檢測分析,為腫瘤的臨床治療和預后提供有力的科學根據(jù);“萬人腫瘤‘基線’研究計劃”擬測定超過1萬人的腫瘤相關基因組學、蛋白組學、代謝組學、免疫組學等組學信息,通過比較健康人群和已確診的腫瘤早期、中晚期人群之間的各項指標差異,劃出健康人群和腫瘤患者之間在多種組學指標上的“分水嶺”,構建中國人群的腫瘤“基線數(shù)據(jù)庫”,為腫瘤的早期檢測提供重要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