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附近的中鐵臻庭小區(qū),寬敞明亮的住宅樓、修葺一新的健身步道、隨處可見的綠植讓人眼前一亮。很難想象,這里由老舊小區(qū)改造而來,兩年多前還是一片破敗陳舊、擁擠雜亂的光景。
圖為改造前的合肥儀表廠宿舍。 葉玉庭 攝
包河區(qū)蕪湖路街道工作人員介紹,這里此前是合肥儀表廠宿舍,小區(qū)始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原來共有25棟居民樓,總建筑面積約3.6萬平方米,計647戶、居住近2000人。
圖為拆遷中的合肥儀表廠宿舍。 合肥市蕪湖路街道 提供
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讓居民住上高品質安置房的目標,需要下足繡花功夫。小區(qū)占地面積僅43.33畝,且周邊緊鄰成熟商圈和住宅區(qū),改造起來難度不小。中標建設的中鐵四局集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通過戶型轉換等技術手段,將11種不同戶型裝進4棟安置樓,較好滿足了住戶差異化、多樣化的需求。
改造后的中鐵臻庭小區(qū)森林樹屋。 王碩敏 攝
細節(jié)之處見品質。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區(qū)針對老人較多的情況,增加了許多適老化設計,比如在兒童活動區(qū)設置老人座椅,方便老人陪同休息;窗戶把手和門檻降低,方便老人開關,防止磕碰。
圖為改造后的中鐵臻庭小區(qū)整體外觀。王碩敏 攝
精準施策,前提是問需于民。作為合肥首個以“居民自治征遷”方法完成改造的城市老舊小區(qū),居民的參與和支持在改造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項目設計、施工階段,建設方通過開展安置群眾座談會、業(yè)主開放日活動,多方面征求住戶的意見建議,并對設計方案和施工細節(jié)進行優(yōu)化調整。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面對“住戶難聯系”等問題,由11名居民組成的居民征遷自治小組持續(xù)上門做工作,保證了小區(qū)征遷改造等工作的有序推進。
“住了多年的老房子,臟亂差還不安全?!蹦赀^八旬的合肥儀表廠老職工楊玉瑞,如今已搬到了安置房里,對這里的環(huán)境、質量,十分滿意。他說,”住在這里,心情十分舒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