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臨之前,我一直在費盡心機地買東西,像松鼠每天不停搬著堅果一樣,陸續(xù)買了暖寶寶、羽絨服、加絨運動褲、棉拖鞋……不斷擁有又不斷覺得想要更多,還缺今年流行的亮色羊絨大衣、馬丁短靴,最好再弄個柴油取暖器。當我又一次在網(wǎng)上商城徘徊猶豫著,該不該拿下那件新看中的毛衣時,忽然發(fā)現(xiàn)這一切實在太荒謬了。人居然可以在買東西上浪費這么多時間和精力,即便看到吐,還是會堅持作出一個選擇。
而買的大部分東西都沒有必要,就像一個胖子無意義地吃著各類甜品,根本不是為了充饑或者享受美味,只是重復這個動作會讓自己好受一點。
如果不消費的話,我們該干什么呢?
于是我迅速作出了一個決策,開展一次反消費運動,一個星期只許花人民幣100元。因為我的實際情況是住在父母家里,這100塊錢不包括伙食和寄宿費用。行動開始前,就有人質(zhì)疑說,如果食宿都不包括在里面,有什么意義呢?
我覺得意義重大。即便舍去食宿,一周只花100塊錢也已經(jīng)是相當了不起的行為,實際上意味著這個星期差不多要杜絕一切社交生活——只要出去吃,就有花錢的可能。還有那些具有放松功能的美妙下午茶,也一律說不。最好完全不要去商場,也杜絕網(wǎng)上購物。那么問題來了,缺乏消費的現(xiàn)代生活,將呈現(xiàn)什么樣的面貌?
我信心滿滿,覺得一星期不社交不購物,完全做得到。那天是我爺爺?shù)募扇?,按慣例全家去我伯伯家吃飯,按慣例滿桌大魚大肉。我大伯算得上是消費主義狂潮中的弄潮兒,他家一片金碧輝煌,據(jù)說光是墻上的瓷磚就要3000元一平方米,差不多相當于貼了一墻的人民幣。為什么要把錢貼在墻上?這事對我來說難以理解,但是對我大伯來說,墻的面子就是他的面子,這錢花得一點兒不冤枉。
這不免讓我想到,即便每個人都陷于自己的消費中,也難免對別人的消費動機難以理解。比如男人不會理解女人買包的沖動,女人也不會理解男人買數(shù)碼產(chǎn)品的欲望。實際上很多時候,因為有限的錢,人們在為無限的欲望打架,誰都希望別人屈從并且稱贊自己的欲望。臨走時,我順了一口袋零食,這些零食對大伯他們只是點綴作用,對我,則可以消磨整個夜晚的時間。
第二天是周日,本來一到周末,全家人都會在我的帶領下,帶著小朋友找個公園玩玩,或者去度假酒店喝下午茶。但反消費運動怎么能開車呢?主要是正好車里沒油,一啟動就要去加油,一加油就要消耗起碼50塊錢。
我媽聽說我想去加50塊錢的油,趕緊阻止說:別丟人了,開不起就別開。
于是當天我們只在小區(qū)附近兜了一圈。值得慶幸的是,寶寶只有一歲半,完全不理解消費這件事,雖然他已經(jīng)會指著毛爺爺說,錢啊錢。可惜當晚因為一個朋友的推薦,我買了一本白石一文的小說,耗費21元。如果不是想到只有100塊錢的話,還想去看一場電影,管他好不好看呢,看電影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放松。
第三天和第四天,天氣相當爽朗,不出門真是可惜。于是我利用早上和晚上的時間,開始跑步鍛練。同時我還考慮要去親戚家借一輛自行車。親戚自從開上車,再也不想風里來雨里去,最次也要弄輛助動車,自行車成了真正的無用之物。那兩天我有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那就是把每天花在網(wǎng)上購物的時間省下來,生活會出現(xiàn)很大一片富余。有段時間,我錯誤地把某寶當成了休閑工具,一旦工作完成,想要休息一下的時候,就盡情地打開某寶,想象自己跟廣告模特一樣,穿著新衣服或者新鞋,笑得開心又明朗的樣子。
真是大錯特錯。
第五天,身心有點動搖。一群女朋友聽說了反消費運動,紛紛表示想加入,其中一個在“雙11”刷爆兩張信用卡、欠下4萬塊錢卡債的,更是格外起勁兒,立即舉手說她馬上開始。然后女人們又紛紛討論起想買雙靴子,剛買的褲襪很好穿。反正一秒鐘之內(nèi),她們就忘記了反消費主義。還有一個可憐兮兮地說,她已經(jīng)過得夠慘了,不想再用不花錢來讓自己更慘一點。
如果一個女人打算反消費運動,那表示她要跟自己的閨蜜們畫上一道清晰的界線。我不得不推了幾個本來輕松愉快的聚會,繼續(xù)關在家里閉門不出,或者出門跑步鍛練。
第六天,手機收到一條欠費通知,這是完全沒預料到的損失,趕緊充了50塊錢。同時很想出去吃飯,想擺脫家里單調(diào)的吃食,想吃日本料理或者韓國烤肉,最主要的是來個甜品,不然人生還有什么滋味呢?
最后的結果是,我跑去便利店花了30塊錢買了一堆零食,暴飲暴食大吃一頓,覺得非常痛快,好像又找到生而為人的理由。
至此,100元已經(jīng)花了個精光,還超支1元。
第七天,11月的最后一個周六,是國際罷買日。這是美國人為了彌補黑色星期五造成的損失,煞有介事地創(chuàng)造出的反消費節(jié)日。值得慶幸的是,我沒花一分鐘或一分錢在“黑五”上,盡管很多人跟我說:今天不買,你就虧大了。
但我前所未有地確定,就基本物資而言,我什么也不缺。
當天晚上12點,我感到一陣興奮,一周只花100塊的日子終于結束了。這一個星期過得有點漫長,因為你不能單純靠買東西來打發(fā)時間;這一周也讓我發(fā)現(xiàn),人在沒錢的時候,容易作出各種妥協(xié)——我哀求了好幾次家里人,給我買點巧克力或者太妃糖,結果沒一個人有所表示,人人都認為我該接受點真正的教訓。不過值得高興的是,我發(fā)現(xiàn)在不花錢的情況下,銀行賬戶余額十分可喜。
但整個活動結束后的第二天早上,我非常傷心,過去一周的反消費運動,我很輕易地長了好幾斤贅肉。原因十分簡單,當你不再擁有社交活動,為避免消費全身心窩在家里時,難免會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吃上面,每天像只黃鼠狼一樣在家里轉來轉去。
不過活動本身還是相當有意義的,起碼讓人意識到,原來從消費主義中擺脫出來后,人可以擁有更腳踏實地的生活,實際上我并不需要花那么多錢,余下的錢完全可以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